大翰村是高州北运菜冬种面积大村,目前北运菜在茁壮生长。
强村公司利用村小学空余教室资源打造航空研学基地,暑期迎接两批游客。
工作人员巡检花生油生产车间运行情况,保障规范生产。
日前,大翰村强村公司成立以及中远海运散运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
走进高州市泗水镇大翰村612省道旁的广东省兴成粮油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浓郁醇厚的花生香气弥漫在整个空间,由亚洲最佳花生米产地直供的原料保存在恒温仓库,全自动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经过多道工序的花生油在这里被精准灌装、智能贴标、机器装箱,各类包装好的成品整齐码放,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这家于今年1月6日投产的现代化粮油企业,是在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大翰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股份制企业。该项目的落地,是大翰村深入学习根子镇柏桥村实践经验的新进展,也是其积极探索“强村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突破。
近年来,根子镇柏桥村强村公司办研学、搞餐饮、出文创、推荔枝定制,10多种业态齐头并进,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万元。学习“柏桥实践”经验,高州鼓励44个典型村组建强村公司,引入市场“活水”,以专业运营激活集体资源效益。目前,高州78家强村公司如雨后春笋,正以“合作社+强村公司+农户”新模式,推动村集体与村民结成创业共同体,掀起乡村发展热潮。
●叶洁 罗美满 林健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工作队来帮忙 强村公司应运而生
大翰村有30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8000人,是规模较大的行政村,但过去村集体年纯收入仅约2万元。“当时做调研,感觉村集体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大翰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军说。
徐军是中远海运散运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兼大翰村党委第一书记。2024年8月,中远海运散运帮扶工作队转移到大翰村工作,徐军和队员为寻找适宜当地产业发展的项目走遍镇村各地、田间地头。
粤西地区对高香花生油有着特殊的偏好,但土法加工的安全品质没保障,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拓展。当业内人士因为大翰村优越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主动找上门来,工作队立即动员强村公司利用闲置厂房,由双方合资建起了4层楼的现代化工厂。
找准方向大干快干。彼时,柏桥村强村公司开展思政课堂、研学游、民宿餐饮、柏桥夜市、荔枝定制、文创产品等项目,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徐军说:“我们认真学习柏桥村经验,结合大翰村实际情况,决定成立完全市场化的强村公司,盘活村里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帮扶工作队依照相关文件,把大翰村强村公司与油坊共三方共同联合起来,按照村集体51%、村“两委”28%、运营公司21%的比例,实资认缴注册资金10万元。各方盈利分红,亏损分担,盘活当地资源创办广东省兴成粮油有限公司。
兴成粮油的厂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生产面积2800平方米,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了卫生宽敞的生产车间和先进完善的自动化生产线。其中,花生油生产线6组、山茶油生产线1组、调和油生产线1组、物理精滤2组、自动灌装1组,还配套建设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检验室,常规日产油15吨。
今年1月6日,大翰村强村公司成立以及中远海运散运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同日兴成粮油也正式开业。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除线上线下常规零售外,来自珠三角多家企业的批量采购也使其生产和发展模式日渐成熟健康。
多元化经营 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指着大翰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徐军兴奋地说:“决定成立强村公司后,工作队组织筹备,仅用一个月时间,于2024年9月26日即取得了营业执照。”
在强村公司有力配合下,大翰村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以外销菜种植为代表的第一产业逐步落地,已发送输港蔬菜14批次;以参股建成注资600万元的食品油加工企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稳定发展,实现4种油品日单班产能15吨;以研学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实现突破,科普和工业、农业研学基地正在审批中。
“通过销售农特产品的分拣、包装、邮寄,我们获得5000元收入;动员17个自然村百余名村民安装路灯,获得4万元收入;参与道路硬化、黑化及周边拆迁、绿化,获得近1万元收入;举办多场文娱演出,收取管理费2000元;首批接待78名研学者,实现文旅消费2.24万元。目前,油厂已开发出三个系列产品,品质在业内居于绝对优势,销售明显加速,成为后期发力的重要引擎。”徐军悉数道来。
今年荔枝龙眼丰收季节,工作队协调果园统一采摘,销售荔枝3.17万斤,实现利润7.2万元,同时为明年水果销售做了必要的市场培养。
“成立强村公司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必须不忘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初衷,确保经营收益由全体村民共享。”徐军说,强村公司内部严格实行理事会制度,重大事项均需“四议两公开”,凡涉及帮扶资金使用一律报镇党委会通过方可执行。对外签订标准商业协议,避免村干部利用职务谋取私利,保护村民利益不受损害。
强村公司投资的油厂,按协议定期召开董事会会议,股东重在监督而不干涉正常生产。今年2月末,工作队强力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监督引入专管厂长,5月通过ISO22000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满足等效HACCP的国际标准,用制度、规范来约束和指导油厂实现从镇村作坊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泗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斌指出,强村公司的成立显著提升了大翰村的资源整合与市场经营能力,通过导入市场机制,不仅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更有效带动村民就业与创业,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市场化运营,不仅激活了村集体‘造血’能力,更拓宽了共富之路。”徐军介绍,强村公司运营至今虽仅11个月,却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总收入57万元,上缴税收1.2万元,并首期分红11.7万元,成为乡村振兴中集体经济提质和村民增收的有力引擎。
■对话
夯实基础培养队伍
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南方日报:从油厂建设到多产发展,是如何通过强村公司来盘活村里资源的?
徐军:建立强村公司的根本目的是要盘活村级资产,但要实事求是,经营发展量力而行。如我们合作开油厂利用的是村里闲置厂房,利用村小学空余教室改造的航海科普基地已经竣工,具备开展较高水平研学活动的能力。结合油厂参观、乡间务农,暑期接待游客两批78人。村内一二三产布局基本形成后,每个板块指派村干部负责对接,相关经营均由强村公司统一管理,避免了集体资源流失和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利益争执。
南方日报:强村公司是否依赖工作队支持,工作队退出后是否还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徐军:工作队目前没有向大翰村强村公司注入任何资金,但工作队发挥自身能力和渠道优势,助力公司健康发展。如工作队营造了相对和谐稳定的产业小环境,企业都是自己找到村并接受村集体入股的要求而决定建厂,不计成本地单向输血是没有生命力和不可持续的。大翰村从强村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抓紧夯实基础,改造思想,培养队伍,使其尽快具备自我生存和造血能力。
■走访手记
不是做给别人看
扎实为自己而干
行走在大翰村的田间地头,空气中隐约飘来的不只是花生油的醇香,更有一股干事创业的热气。
强村公司运营11个月,总收入57万元,首期分红11.7万元——这不仅是数字,更是答案,它回答了乡村振兴中如何从“输血”转向“造血”的关键命题。没有盲目依赖帮扶资金,而是靠市场机制盘活闲置厂房、校舍和农田,让资源变资产。没有大包大揽,而是以股份制明确权责,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思考“工作队撤了以后怎么办”。从推进ISO认证到培养本土人才、从统一管理到多元经营,每一步都在为“造血”做准备,正如徐军所说:“不计成本地单向输血没有生命力。”
大翰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扎扎实实“为自己而干”。唯有让机制活起来、资源转起来、村民动起来,强村富民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