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7月16日电(记者姚友明)15日,女子垒球亚洲杯在西安激战正酣。中国队主力投手柴燚楠在对阵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中,成为对手难以逾越的“天堑鸿沟”:她出场的两局比赛中,四次让对手击球员“三振出局”。只用了四局,中国队就触发了垒球比赛的“提前结束规则”,以10:0战胜对手。
“这样(对手先弱后强)的赛程安排,实际上是消耗战。作为投手,我的任务是争取能少投一球就少投一球,能提前让比赛结束就绝不拖延,最大程度保存全队体能,为后面与强队的比赛做准备。”柴燚楠赛后对新华社记者说。
柴燚楠出生于2001年,小学三年级时,适逢中国垒球协会“换个活法”,逐步形成以国家队建设为主体,打造慢投垒球(高抛投球降低击打难度)引大众、软式棒垒球(简化规则和软化器材)进校园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之际。柴燚楠搭上“时代列车”,与垒球项目结缘。
“我打过软式垒球,而且刚开始接触垒球时因为个子比较高,就是投手,后来打过一些其他的位置,不过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当了投手。”柴燚楠说。
足球圈里有句话,“好的守门员能顶半支队”。在垒球项目中,投手对比赛胜负归属的影响程度甚至可以超过70%。
“只要投手不丢分,你的球队就不可能输球。只要我的队伍中其他场员打下分数来,我们就赢了,”柴燚楠说:“当然,投手也意味着责任,我们教练经常提醒我说,场员偶尔失误一两次,可能问题不大,但投手一旦百密一疏,就可能让球队直接输掉比赛。”
为了当一名合格的投手,柴燚楠经历了多年的艰苦训练。她告诉记者,与其他位置相比,投手每天的训练几乎都是在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面对枯燥的训练,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像是一名孤胆英雄。
不过,等到真站在场上时,她又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孤独。“在场上是我们9个人一起对抗对面的1个击球员。队友们经常对我说,柴燚楠只要一上来,我就相信这一场我们一定能拿下。队友的期许也带给我很多信心。”柴燚楠说。
15岁就入选国家队的柴燚楠曾跟随以国家队阵容为班底的北京首钢金鹰女垒赴美国训练比赛。谈到这段“留洋”经历,柴燚楠说她真正领教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2019年,中国女垒在亚洲/大洋洲奥运资格赛中未能通过“8队争1票”的考验,无缘东京奥运会。作为当时队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柴燚楠说:“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要是再强一点,可能就能跟那些姐姐打进奥运会了。所以我也是一直带着遗憾,希望有一天能弥补这个遗憾。”
在洛杉矶奥运会周期,西安女垒亚洲杯是中国队参加的第一项国际比赛。截至15日,在技术统计方面,柴燚楠在让对手“三振出局”榜上位列第三,排在头名的是日本名将胜股美咲。不过,柴燚楠认为虽然受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但中国女垒这几天“越战越勇”,她已经和队友们下定决心,要“保二争一”,到决赛去跟东京奥运会冠军日本队“掰掰手腕”。
对已习惯在“非奥项目”的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中国垒球协会而言,他们不想再次错过“逐梦奥运”的机会,已经立下了“冲进奥运会,冲击前四名”的目标。
近日,洛杉矶奥组委发布了第一版赛程,在垒球项目中,全球只有六支球队能入围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这让正在洲际赛场拼杀的中国女垒将士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谈到如何继续追逐自己的奥运梦,柴燚楠说:“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我下一步首先得练好体能,保证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再就是心智上还要逐渐提升,要能镇得住场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