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余生,修一个好心态,让自己心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9:22:55    


“一念天地阔,心静万事轻。”

三千烦恼,若是放下,人生也不过“呼吸”二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背不动太重的行囊。

放下过多的欲望,尘世清净;放下过多的烦恼,心中安宁,放下过多的执念,万般自在。

让心静下来,给予生命福报的空间;给予灵魂跳跃的音符。

心静,给精神安一个家

央视主持人董卿,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十一二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浏览新闻,大事小事逸闻趣谈,看完了也就凌晨一两点了。

即便如此,董卿也要保证读一个小时的书。因为一天当中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她才能真正地安静下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谈。

生活当中,总有人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更无法安静下来。其实,只要一个人想做,就不会没有时间。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她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正如著名作家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越多,性格越坚定,气质越沉稳,精神也越来越宁静。

毛姆说,阅读就是随身携带的精神避难所。当你感觉伤心落寞的时候,阅读吧;当你困顿迷茫的时候,阅读吧。

相信,在一行行的文字中,你流浪的心终会找到宁静的家园。

心静,万物皆美

《大学》中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们以为不断地向外索取,就一定会得到更多,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真正聪明的人,知道想要得到,就要有所收敛。要知止,才能定下来,静下来。

在喧哗和忙碌的尘世,人们很难真正安静下来。随波逐流,不断索取,物质的满足,并没有让生活变得安逸。

一位朋友说,很感谢自己在2019年给自己按了暂停键。他说,每天奔波于公司和家之间,脚步越来越匆忙,心却越来越慌,他感觉自己无法深深地呼吸,那种来自人世间的温暖味道,似乎已经消失在钢筋水泥建造的丛林中。

于是,在那一年,他慢下了奔波的脚步。抽空去读书、散步、健身,陪孩子读绘本,和爱人一同看电影聊天。

通过一年的调整,她的状态越来越好。

原来看到的城市,满眼是破败、拥挤和嘈杂,而现在看到的城市,竟然也充满了难得的生动。

雪落的声音,街巷的脚步,街坊邻里的聊天,谁说城市不能有诗意。

境由心转,只要留心,万物皆美。

心静,才能心生欢喜

一次,禅宗二祖慧可见始祖达摩,向其求法问道:“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始祖达摩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回道:“觅心了不可得。”

始祖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顿悟。

慧可向始祖达摩请教安心之法,始祖达摩说,你把心给我,我来帮你安心。

一个人的心怎么可以拿出来呢?自己的心要如何安宁,得自己努力修行。即使是始祖达摩法力无边,也爱莫能助。

忙碌的现代生活,常常让人疲惫不堪。

在竞争中,我们消耗着能量;在比较中,我们挫败着精神。人,太容易迷失自己。但是,人也有很强的自愈能力。

王阳明说:“人啊!只有真的怀着一颗为自己好的心,才能克除自己的私欲,才能克除自己的私欲,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只有将身上的毛病逐渐克服,将自己的错误一一改正,才会越活越敞亮,越活越美丽。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以往的错误,那么,人生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糟糕。

因而,要求心安,非要自己努力成就自己方可。

当有一天,你跋山涉水,成就了一个崭新的自己时,那时心中会自然生出,世间万物皆欢喜的感慨。

佛说:“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心本干净,却在红尘的历练中,渐渐染上了尘埃。

一念起,心神不宁;一念灭,莲花盛开。

愿你所愿,皆为所求。

—End—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