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畅通全球的盐田港区到华大时空中心的国际交流平台,深圳盐田正在书写从“海洋经济”向“智慧经济”跃迁的新篇章。这座山海港城正在加速度构建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的“科研港口”。
盐田是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区”。
日前,深圳(盐田)学术与科研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际交流中心)在华大时空中心正式授牌成立。这是盐田区首个国际交流中心,标志着该区在国际化城区建设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盐田区委书记李忠、深圳市委外办副主任孙怀忠等共同出席授牌仪式。国际交流中心的建立,不仅是盐田区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地标性事件,更承载着盐田从“港口经济”向“智慧经济”升级的深远谋划。
打造盐田国际化新引擎
盐田,地处深圳东部,与港澳相邻,直面南海,拥有广阔的249.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30.2公里海岸线,坐拥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盐田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盐田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海洋经济、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盐田区首个国际交流中心授牌成立。
国际交流中心的成立,是盐田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关键举措。行动方案从城区形象国际化、产业发展国际化、合作交流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人居环境国际化“五大维度”系统推进城区国际化工作体系、软硬件环境等,明确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最洋气国际化城区目标。
李忠在致辞中称,国际交流中心将承担起“桥梁纽带”“服务窗口”和“形象名片”三大职能。希望中心能够推动盐田与国际优质资源精准对接,为外资外企“引进来”和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服务。
构建国际人才生态圈
华大集团作为该中心的承载方,将在国际化科研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华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携手各方伙伴把中心打造成为开放、温暖、充满活力的“科研港口”。
国际交流中心致力打造外籍人才港湾。
国际交流中心将为外籍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落户、居留和生活便利等,使全球科学家能安心在盐田工作与生活。这种“类海外”环境的设计,旨在降低国际人才来华工作的适应成本。
同时,中心聚焦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学术科研三大领域,旨在构建一个吸引国际人才、集聚全球资源、促进开放合作的高能级平台。这种定位与盐田现有的产业基础形成互补优势。
谋划全球化新布局
从全球视野看,国际交流中心的建立反映了盐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眼光。当前,国际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城市都在通过建设国际化社区吸引高端人才。
盐田区依托华大基因等本土创新企业,已经在基因组学等前沿领域积累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国际交流中心的成立,将强化盐田在这些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促进更多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落地。
据悉,该中心未来将汇聚国际人才与全球资源,积极承担国际交往、学术科研交流等职能,成为国际学术会议、科技交流活动的重要承办地,为盐田带来更多的国际曝光度和合作机会。这种对区域物理空间和设施的完善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产生深远影响。届时,随着更多资源涌入,国际交流中心这个面向世界的“科研港口”不仅可以贡献更多“盐田智慧”,更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盐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国际化“硬件”与“软件”的同步提升,充分发挥创新力量与传统港口的协同之力,实现“海洋经济”与“智慧经济”的相互促进。
从盐田港的千帆竞发到华大时空中心的国际交流平台,盐田的这条国际化发展跃迁之路已然铺展……(文琳/文 图片由盐田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