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AI是近期教育上市公司密集发布的财报中最大的亮点。
“人工智能与科技战略升级”“公司级AI战略投入”等表述频现财报,表明AI已站上公司战略层面;教育大模型产品也集体在财报中亮相,堪称“井喷元年”。
与此同时,教育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里却出现了几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主营业务布局线下的公司,如何全业务链条落地AI赋能?已经推出诸多AI工具,但为何没有自研底层技术的计划?人工智能和科技已是公司战略,但为何不急于推出新一代的大模型原生产品?
这是否自相矛盾?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多家教育公司发现,教育公司的AI战略其实是一座“冰山”,教育大模型产品只是冰山一角,更大体量的山体并非产品而是生产力。只有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浮出海面。
海面以上和海面以下,不仅并不矛盾,而且浑然一体。
4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有序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日密集发布的教育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中,更是处处可见大模型产品的踪迹。
豆神教育年报披露,2024年10月,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垂类大模型应用“豆神AI”,包括私教问答、写作参谋、作文实时批改、私教课堂等多元模块。报告期内,人工智能教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30.91万元。
科大讯飞年报介绍了智慧教育业务的多项子业务,包括大课堂产品体系、大学情产品体系、AI辅导产品、智慧考试产品、AI语言学习产品、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素质教育产品及服务等,均已全面且更加深入地应用AI。比如,智慧考试产品中,2024年将智能评分的应用范围从部分题型拓展至全学科,其中,朗读、问答、复述、话题表述等题型均已完成向大模型评测方案的全面切换。
视源股份年报披露,2024年10月,希沃教学大模型升级至2.0版本。该模型是基于超2200亿token的教材、教案、课件等数据训练的教育垂域自研大模型。
华图山鼎年报披露,公司做了多个应用级的AI产品,包括AI面试、AI申论批改、AI题目解析等。以面试AI点评系统为例,华图教育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5年公务员省考面试的前一个月的高峰期内,面试AI点评系统几乎每天都有3万人次的使用量,用户使用量高达50次。
这些大模型产品直接面向用户,有些已经具有替代上一代产品的潜质。比如,近期,猿辅导将小猿口算APP升级为小猿AI APP,作业帮将快对作业APP升级为快对AI APP。小猿口算和快对作业都是批改类APP,用户对作业拍照后,与内置题库自动比对,给出批改结果。如今,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使得题库不再必要,大模型可以对任意题目生成批改和解析,推动批改类工具升级换代。
有些产品则是为了提高传统产品的效率。比如,公务员面试AI点评系统针对的是面试培训市场的两大痛点:一是考生需要精准、高效、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但中小机构师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经验不足,点评质量不稳定;二是面试点评依赖教师的逐字分析,耗时耗力,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课程价格难以降低。但面试AI点评无法替代真人教师培训,其定位是真人教师培训的补充。
总体上,2024年年报发布季是教育大模型产品的首次集体亮相,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意义举足轻重。但大模型产品只是教育大模型应用的冰山一角,更多部分还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什么是隐藏在海面以下的部分?
答案是产品以外的整个生产链条。
好未来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彭壮壮在财报会上介绍,AI对教育内容生产、服务体系、研发效能三个方面带来影响。以教育内容生产为例,彭壮壮表示,“AI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与可能性,使适配多语言、多课程的内容开发成为现实,实时生成高质量互动内容也即将实现。”
可以说,教研、技术、服务几乎覆盖了教育公司的主要生产板块。
华图教育轮值CEO蔡金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华图教育的AI战略是“三位一体”:面向全体教职员工,推动全岗位全场景AI提效;面向学员群体,实现全学习场景AI赋能;打造原创的有特色的AI大模型。
“华图教育有1万多名员工,可以拆解成几百个岗位,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岗位都要实现人机协同,用AI赋能。”蔡金龙说。
AI赋能正在教育公司的中后台生产流程中火热上演。一家教育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如,课堂智能问答系统能够自动回复学员提出的大量重复性的常规问题,从而让教师专注于回答那些疑难问题;智能批改系统能够自动批改学员作业,从而让辅导老师每天批改的作业量提高到数千份。这些都不是用于开拓新市场的新产品,而是用于给传统的培训产品提效。
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是一体两面的。作业帮图书业务负责人文煦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传统教辅公司相比,新进入教辅图书市场的教育科技公司的编辑人员更少,因为可以与教研部门协同,借助AI技术进行产品研发。
“我们已经圈定了若干个利用AI降低成本的生产环节,理想的情况下,每个环节每年可以节省数千万元的成本,整体节省数亿元成本。”蔡金龙说。
2024年,华图教育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约24.7亿元,AI降本目标如若达成,影响不容小觑。
蔡金龙进一步表示,移动互联网和AI被认为是深刻改变教育行业的两个关键技术,但带来的影响却迥然有别。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教育行业的生产关系,在传统的线下教育公司之外再造了一个在线教育行业,但AI影响的是教育行业的生产力,它没有再造新的模式,但让原有模式效率更高。
也就是说,如果教育公司是一座“冰山”,AI的影响更多是让海面以下的部分更加坚固。
了解教育AI“冰山”的全貌,有助于回答教育公司年报里几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营收主要来自线下业务的公司,如何全业务链条落地AI赋能?已经推出诸多AI工具,但为何没有做大模型的计划?人工智能和科技已是公司战略,但为何迟迟不推出大模型原生APP?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线下教育公司只要能够收集学员数据,同样可以开展AI赋能。比如,华图教育通过APP提供面试AI点评,配合线下面试培训班使用;好未来的线下素养小班正加速推广“智能大小屏课堂”,即给每个课桌配备一台学习机,用于练习和批改。
对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教育公司不必全盘另起炉灶,而是可以接入第三方模型。新东方执行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志辉在4月24日财报会上说,新东方将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与内部自主开发的AI技术相结合,推出了诸多AI工具,但目前没有做大模型的计划。
目前,只有少数头部教育公司自研了教育大模型,但已有几十家教育公司备案了深度合成服务算法。
上述教育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教育公司普遍采用整合第三方大模型和自有算法的混合式部署,其运行流畅度和效率均已较高,只需要几个小时便可完成模型迭代。
整合第三方服务也可降低成本。“比如在营销、获客等通用场景,使用第三方技术服务的成本,要低于自研一整套技术服务的成本。”这位技术负责人说。
“但一些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核心数据和能力的环节,则必须采用自研算法,进行私有化部署。”蔡金龙说。
比如特定的知识库,豆神教育CTO阎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神经网络的知识图谱已经进化到其中的知识节点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视角、逻辑、方法,这些节点动态拼装到一起,才能生成符合特定教育语境的高质量内容。”
再比如特定的质量管控环节,蔡金龙介绍,“大模型已经能够自动生成模拟题,节省了很多命制模拟题的教研能力,但审核一道模拟题的质量,现如今成了检验一家公司教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质检算法必须是自研且私有化部署的。”
对于第三个问题,考验的是一家教育公司的市场决策和执行能力。上述教育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教育细分赛道的领跑企业,之所以并不急于对旗舰产品进行大改版,或不推出新的产品,主要是它们坐享最大的市场份额,无需急于自我颠覆,同时可避免新产品影响用户体验。推出大模型产品的往往是希望“超车”的其他头部企业。
“一旦大模型产品获得了用户和市场认可,相信领跑企业就会跟进,届时比拼的就是产品落地能力。”这位技术负责人说。
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潜能是巨大的。在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几乎每个教育细分赛道都涌现了借助新的互联网产品成长起来的在线教育巨头。
大模型产品同样具备这样的潜能,且跃跃欲试者众多。据报道,新通教育近日孵化出AI雅思备考产品,用大模型把雅思官方题库22万道题逐题打标签。新的产品不必替代传统的培训课程,只需要吸引大量用户,就有了完成商业闭环的机会。
正因此,教育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里才如此集中地出现教育大模型产品。冰山在成长,浮出水面的部分自然越来越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