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他用40首“情歌”告白宁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8:34:00    

“路灯在街角悄悄眨眼睛,经风历雨披霞光串大街越小巷……保温箱载着……导航线串起我奋斗的区域……”近日,鄞州区潘火街道殷家社区居民王新在共享楼道里,哼唱着新鲜出炉的《奔跑的光》,老伴在一旁频频点头。这是专为新就业群体创作的歌曲。

2010年,73岁的王新从辽宁来到宁波,这位在宁波生活了十五年的“新宁波人”,这座城市的呼吸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十几年来,王新创作了四十余首歌谣,《殷为有你》《文明家风》《奔跑的光》……每一首都用音符记录城市文明脉动,藏着对宁波的爱。

灵感来了,直接写在餐巾纸上

2021年4月,王新创作的一首歌曲——《殷为有你殷家才美丽》,社区居民都争相传唱。

那天,王新出门到小餐馆吃饭,一下子文思泉涌。用他的话说,整个旋律就在嘴边了。当时,他立马抽了张纸巾写下来:“一天时间,词曲就定下来了。”

“他在桌上写写画画,端上来的菜根本没吃过。”说起那天的场景,妻子杨晶记忆犹新。

王新在反复调试音符组合。

打那以后,他习惯随身带着纸笔,灵感迸发时,哪怕是饭店的便签条,也能成为承载音符的载体。

一首《奔跑的光》的歌词温暖深情,充满正能量。王新说,这首歌曲完全是有感而发。

平日里,他拄着长柄雨伞,与妻子走在街头小巷。“叔叔,您让一让,我赶时间。”看着疾驰而过的外卖骑手他深知,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温度。

回来的路上,天色已晚又下着雨,一个外卖骑手小心翼翼护着餐食,在湿滑路面上奋力前行,车灯在雨幕中倔强地闪烁,宛如一道刺破黑暗的微光。

那瞬间的感动,回到家的王新在餐桌边顺手抽出一张纸巾,写下了初稿:“车轮碾过晨曦与暮色,后座驮着生计和烟火……风雨里穿梭,你是那道奔跑的光。”

王新的手稿

非专业音乐人,但热爱写歌

王新并非专业音乐人,但党员的责任感与对城市的深情,让他始终以高度的热忱投入创作。

他坦言,为写好《奔跑的光》,曾与网格员黄储银一起走访住在殷家花园小区的快递员、外卖员,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到他们奔忙的艰辛与对尊重的渴求,他反复打磨歌词,力求“字字有温度,句句见真情”。

最终呈现的歌词里,既有“楼宇的丛林,街巷的阡陌,丈量生活的尺在脚下颠簸”这样真实呈现工作场景的笔触,更饱含“你奔跑的光,暖了长街,亮了角落”的深情礼赞。

王新边弹边唱。

在王新创作的40余首歌曲中,有写社区蝶变的,有唱文明新风的,每一首都很有故事。

每次创作完,他都会迫不及待询问老伴的意见。“一遍又一遍,我耳朵都快听出茧了!”面对老伴的吐槽,王新却乐在其中。

王新创作的歌曲《甬新河的回响》。

笔下的音符,谱写城市的文明

王新的老家在辽宁,年轻时经常全国各地跑,曾因出差来过宁波。但匆匆一别,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2010年,因为女儿定居宁波,夫妻俩跟着来了宁波。他打趣,女儿是根,他要“落叶归根”。

“起初,我担心语言不通,南北气候差异大,文化习俗也不一样,饮食上可能吃不惯。”王新一开始担心自己可能会水土不服,没想到很快他就喜欢上了这座有爱的城市。

王新在家里创作修改歌曲。

采访中,王新和记者说起来宁波的印象。

“宁波不愧是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当天,王新一出宁波栎社机场,就看到了文明宣传语,随处可见的文明小细节,都让他对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亲切感。

平时在社区地下车库散步时,王新时常能看到一些中年人端着饭菜行色匆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给家里的老人送餐的。

“我们炖了鸡汤,给婆婆盛一碗!”

“我做了媳妇最爱吃的红烧鱼!”

王新为网约车司机送姜茶。

让王新意外的是,在殷家社区,婆媳关系如此融洽。社区创新文化与服务,让孝道文化在美好的家园里有了新的承载形式。

那天回到家,他有感而发,创作了《文明家风要传承》。

“从社区到街道再到鄞州区,甚至是整个宁波市,我都能感受到这里温暖的氛围,很适合我和老伴定居养老。”现在,王新一提起宁波,开口闭口都是“我的家乡”。

“作为一名新宁波人,我很自豪!”王新想为家乡创作更多的歌曲,让更多的人认识宁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