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左二)与刘玲玲(右一)与母亲相认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摄影报道
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内,一场跨越数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
河南人张新(化名)和内蒙古人刘玲玲,两个素不相识却命运相似的人,在这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32年、26年——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泪水与拥抱。
母亲节,对张新和刘玲玲来说,曾经只是一个陌生而刺痛的字眼。但今年的5月11日,他们终于能亲口对妈妈说一句:“妈妈,节日快乐。”
【回忆】
“母亲就像家里褪色的老照片”
张新今年33岁,在他的记忆里,没有妈妈的身影,没有妈妈的声音,“母亲”一词,只是一个空洞的称谓。
“我父亲跟我说,我母亲是从四川远嫁到河南的。”张新说,在他半岁时,姥姥以舅舅结婚为由,将母亲带回了四川。而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
每当看到同龄人牵着母亲的手,听到他们喊着“妈妈”时,他的心就像被无形的手攥紧。母亲离开几年后,父亲再次组建了家庭,开始懂事的他渐渐不再提起关于妈妈的话题,生怕触及大人的伤痛。
“十三岁那年,我辍学了,和父亲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张新说,比谋生更重要的,是他深埋心底多年的执念——要找到母亲。但年幼的他只能像无头苍蝇般四处打听,可每次询问当年介绍母亲过来的亲戚,换来的总是讳莫如深的沉默。
据办案民警介绍,1991年,金堂的林守华被亲戚介绍到河南务工,随后认识了当地的张某,并育有一子,即是张新。后因夫妻感情破裂以及不服水土等原因,林守华被母亲带回四川。当时,张新只有6个月大,因为张家不愿林守华带走张新,林守华只能黯然离开,从此骨肉分离。
今年31岁的刘玲玲,已经是一名母亲。在为人母之后,对于自己的母亲,思念更甚。但在她的记忆里,母亲就像家里那张褪色的老照片,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奶奶曾给我说,我妈是生气走的,就再也没有回来。”刘玲玲说,她左脚上那块烫伤的疤痕,是母亲离开前在她脑海里留下的最后印记。“那时我不过两三岁,在奶奶家灶台边玩耍,一不留神跌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母亲当时是否在场?有没有心疼地抱起她?这些画面,随着母亲的离开成了永远的谜。
刘玲玲还记得小时候去当地派出所办身份证时,她向工作人员询问母亲的户籍信息,工作人员翻着户口本说:“这是已经注销的户口了。”那一刻,她非常无助,甚至觉得母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家里唯一留下的,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刘玲玲,母亲的笑容温柔而模糊。
刘玲玲的母亲刘秀琼是四川眉山人,19岁那年,由于家里比较贫穷,内心渴望着能有不一样的未来的她,选择到成都打工。后来去了内蒙古,她认识了刘玲玲的父亲并结了婚。1994年,刘玲玲出生了。
如果不是丈夫迷上赌博,刘秀琼也不会离开这个家。“天天被债主堵门,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刘秀琼说,每天早是担惊受怕,害怕对方做出过激的事,她决定带着女儿离开。
她带着女儿从乡村小道来到大路,却没有来得及赶上车。“她奶奶和亲戚追上来,带走了女儿。”那一天,刘秀琼和4岁的女儿就此别离。
【寻母】
“想问问这些年她过得好不好”
2024年6月,张新在网络上看到了胡祥雨警官的事迹,看见许许多多的离散家庭团圆,让他心中也燃起了希望——也许,他也能找到自己的母亲。“我鼓起勇气联系上了胡警官,在他的指导下采集了血样并邮寄过去。”
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绵阳公安胡祥雨工作室负责人胡祥雨介绍,接警后,工作室初步核查张新未采样进入打拐系统,随即远程指导其采集生物样本至绵阳警方入库。
由于信息很少,寻找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经过反复沟通,张新向警方提供了一张带有人员姓名和地址的纸条“林守云、邓丽英,青白江战斗大队7队”,据称可能是其母亲林守华的弟弟和亲属的信息。
“我们依据张新提供的人员信息,在四川户籍信息系统内可疑的上百名人员进行了逐一研判。”胡祥雨说,最终认为成都市金堂县林守华(女、52岁)高度疑似其母亲。
2025年3月,绵阳公安胡祥雨工作室通过公安部打拐协作平台,通报金堂警方就疑似人员林守华个人情况进行调查,并同步采集其生物样本入库。
4月11日,经全国公安机关打拐系统通报部确认:四川省金堂县人林守华与河南新乡市人张新符合单亲关系遗传标记,系母子亲缘关系。
张新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胡警官告诉他:“你的母亲找到了!”那一刻,积压多年的思念决堤而出。“没有怨恨,没有质问,我只想亲眼看看母亲的样子,听听她的声音,问问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张新说。
刘玲玲家里的老照片,不仅是刘玲玲唯一的慰藉,也成了她寻找母亲唯一的线索。2025年春节前,刘玲玲偶然听到村里人谈论母亲的信息,得知母亲可能在山西大同。可她当天去派出所查询时,却被告知信息不是真实的,一无所获。
不久前,刘玲玲的爱人偶然间从新闻里看到了绵阳胡祥雨警官的视频——视频里穿着警服的胡警官说:“我能帮助大家找亲人”,这简单的一句话,点燃了刘玲玲的希望,她当即向胡祥雨寻求帮助。
今年4月,胡警官突然来电:“有个疑似你母亲的人,她记得你脚上有烫伤疤痕。”刘玲玲手抖着撩开裤脚,左脚那块疤在灯光下泛着红——30年了,除了家人,没人知道这个秘密。
当天晚上,刘玲玲怀着忐忑的心情采集了血样寄给胡警官。其实从听到“她记得你的疤”那一刻起,刘玲玲的心就已经给出了答案。1岁多时,刘玲玲在奶奶家里玩耍,不慎掉进了开水锅里。伤好后,从脚趾到脚背都留下了疤痕。
5月2日下午,胡警官的电话如约而至:“结果出来了,你们是母女。”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二十多年的等待、二十多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化成泪水,夺眶而出。
【认亲】
32年与26年漫长守望终圆满
5月10日下午,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里,从河南赶过来的张新心里一直很忐忑,不知该用何种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当一名中年女士走进会议室时,张新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这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母亲。“时隔32年,终于可以叫一声‘妈妈’。”张新跑过去拉着母亲的手,久久不愿意松手。而此时的林守华也已是泪流满面,轻轻抚摸着儿子的面颊,想仔细看看自己思念的孩子。“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啊!”
这些年,留下儿子返回四川的林守华一直在后悔,当年为何不强硬些,把还在襁褓里的儿子带回四川。在离开儿子的日子里,林守华心里一直在想,他会不会生病、会不会被欺负?孩子该上学了,他去了没有?孩子成年了,他有没有对象?
张新记得自己9岁遭遇了一场车祸,躺在病床上的他不停地流泪。“除车祸的伤痛外,心里更想念自己的母亲。”张新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而他……
张新给母亲喂蛋糕
32年的离别,终于在母亲节前一天团圆。“妈妈,母亲节快乐!”张新说出这一句祝福语时,眼眶又再一次湿润了。
当再一次见到自己的女儿,刘秀琼与刘玲玲紧紧相拥,“女儿啊,妈妈想你啊!”这些年,刘秀琼无数次在夜里想起女儿,她是否平安、是否快乐。那些关于她的记忆,就像锋利的刀,时不时刺痛着她的心。
刘玲玲与母亲相拥而泣
前几年,刘秀琼托人悄悄去找过一次女儿,但由于时过境迁,已经找不到当年的地址。
母女在离散26年后再聚首, 刘秀琼脱掉女儿的鞋子,虽然穿有丝袜,但仍然能见到当年烫伤后留下的伤疤。刘秀琼又伤心地哭了,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带孩子准备离开时,她只带了女儿的衣服,“我自己一件衣服都没有带,要不是她奶奶的阻拦,也不会母女分开这么多年。”
在女儿的成长中,刘秀琼没能陪伴;在女儿嫁人时,刘秀琼没能到场。再一次见到女儿时,特别是得知自己有了外孙女和外孙时,刘秀琼希望女儿能抽时间带着家人到自己的老家去看看。“妈妈,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带着一双儿女回家。”
胡祥雨说,警方通过工作室运用人像技术和公安大数据,以及DNA进行确认,帮他们成功找到了亲人。“明天也正好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安排了这场认亲,也是想给依然在寻找孩子的家庭一些信心。”胡祥雨说,这次认亲,也是在激励工作室的同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将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这些依然没有团圆的家庭。